很多朋友小時候,放下飯碗就出門上學或者出去玩,這時候家長就會語重心長地教導:別這樣,剛吃完飯就活動,容易得胃下垂。那么這種說法正確嗎?吃完飯以后到底能不能做運動,或者說到底能做什么樣的運動呢?
在過去,流傳著一個說法,那就是“飯后百步走,活到九十九”,可同時又有一種說法稱“飯后活動容易得胃下垂”,那么這兩種說法到底哪種才是對的,我們吃完飯之后到底該不該運動,該什么時候運動,又該如何運動呢?
先說結論,目前的研究來看,有一些病因可以導致胃下垂,但都與飯后運動沒什么關系。我們飯后可以做運動,輕度的運動如散步可以吃完飯立刻進行,但是激烈的運動應當多等一會兒。
接下來咱們詳細聊聊。
飯后運動真的會得胃下垂嗎?
我們都有這樣的經驗,給一個氣球灌上水,氣球就會被水“墜”到變形,如果我們上下左右晃動拿著這個氣球的手,就會發現氣球會變形得更厲害。一些朋友可能是對此進行了聯想,覺得吃飽了的胃就像這個灌了水的氣球,如果我們跑跳運動,胃就會像氣球一樣,被里邊的東西“墜”到變形,最終引發胃下垂。
不過這種聯想是不符合實際的,胃下垂本身也不是“墜”出來的。
所謂胃下垂,有明確的定義,指的是人在直立時,胃大彎抵達盆腔,小彎弧線的最低點降至髂嵴連線以下。輕度胃下垂者可能不會出現明顯癥狀,而下垂較為嚴重者,則可出現上腹部不適、易飽脹、不想吃飯、惡心、噯氣及便秘等癥狀。
那胃下垂的病因是什么呢?這里需要指出的是,我們的內臟可不是像常見的解剖模型那樣,心肝脾肺腎胃腸清清爽爽一個是一個,能干凈利落地塞到胸腔腹腔里。我們的內臟其實依附著肌肉,連接了很多韌帶、筋膜等等,被“兜”在它應該待的地方。雖然能活動一二,但很難發生劇烈的移動。
而胃下垂則是因為這套“懸掛系統”出了問題。比如膈肌懸吊力不足,支持的韌帶功能減退、松弛,腹內壓下降,胃張力低下,腹肌松弛所致。長期勞累用腦過度、胃腸蠕動亢進、膈肌位置下降等均可以導致胃下垂。長期進食少或者暴飲暴食也會增加胃下垂的風險。但這些因素往往都是日積月累導致,跟飯后輕度運動沒有什么關系。
因此我們至少可以不用擔心“飯后百步走”弄出胃下垂來。此外,人的胃本身就能“收放自如”,成年人完全空腹的時候,胃容量大約只有50~100毫升,也就比一個棒球大一點;而吃到很飽之后,胃容量則可以達到1200~1600毫升,可以跟一瓶大可樂相提并論了。因此只要我們不暴飲暴食把胃塞得過滿,其實胃有很大的冗余空間,做一點溫和的運動也無傷大雅,并不用擔心胃被“抻”壞。
飯后如何運動更健康?
那么,是不是飯后做任何運動都可以呢?也不盡然,接下來咱們就說說什么樣的飯后運動更健康。
細心的朋友們可能發現了,前文中一再強調做些“溫和的運動”,這是因為如果吃得過飽又立即進行諸如跑步、跳繩之類的劇烈運動,可能導致胃里的東西返流,讓人覺得不舒服,而且剛吃完就劇烈運動,也會因為腹脹等因素,動作可能會變形,也發揮不出自己的最好水平。所以,如果是劇烈運動的話,建議吃完飯1~2小時以后再做。
那散步這種比較溫和的運動又如何呢?需要等一兩個小時再說嗎?目前一般認為飯后半小時之后散步比較好,因為這樣不會分流血液影響消化。還有些朋友吃過飯之后走快了會不舒服,也沒必要勉強自己,多休息一會兒再散步或者慢慢溜達對身體也是有好處的。
關于散步,這里還要特別強調一下。就是現在很多朋友可能經常聽到什么“每天一萬步”,或者在微信運動里跟親朋好友拼步數,其實咱們要注意一下,一般選擇散步的很多都是老年朋友,他們身體不像年輕的時候那么靈便,關節也有些老化,運動過量對身體反而有害。如果以散步為主要運動方式,其實每天5000~8000步就足夠了。此外,現在已經是冬季,不少地方結冰路滑,老年人一定要量力而行,千萬要注意自身安全。
結論
飯后輕度運動,對身體沒有什么危害,也不用擔心胃下垂,像散步這種輕松的運動,可以飯后休息半小時再走,但是如果是很劇烈的運動,應當在餐后1~2小時再做。(作者丁崝)
責任編輯:田豐